王宽诚先生二三事

0000-00-00 12737

摘自《王宽诚先生纪念特刊》 王宽诚先生(1907-1986)出生于宁波。少年时家贫,没读过多少书。十五岁,遵父命进宁波永丰猪行为练习生。王宽诚先生天性勤奋,人缘甚好。十八岁任练习生期满,辞职往江厦街源吉钱庄担任放贷工作。在这时,他开始接触金融业务,了解金钱之营运方式,对他日后事业影响甚深。由于王宽诚先生人品正直,作风踏实,在钱庄工作七年,已充分显出优良的潜质,为人赏识。 兴利除弊在太丰 初露头角见两翁 廿五岁,王宽诚先生应聘为宁波太丰面粉厂采购主任,独当一面,发挥所长。照那时的行规,采购部主任可以收取丰厚的佣金。他看到这种弊端,“吃人东西嘴软,拿人东西手短”。他觉得他的采购部不能受佣金左右,授人以柄,让供应商牵着鼻子走。他向老板说明,佣金一律照收不误,否则会使供应商感到不正常。但收取的佣金,全数归工厂入账,不归他个人。购置物料,以价廉物美的原则作取舍,完全不为佣金的多寡而左右。这条措施一实行,不但省略了许多纠缠不清的麻烦事,采购部里的职工也有精力去验收选购优质原料。而且在佣金收入项中,也积储了十分可观的数字。对此,老板非常赞赏王宽诚先生的才干,很高兴地对王宽诚先生说:“单从进货降低成本以及佣金收入两项,你已为工厂增加了可观的额外利润,即使立刻给你成倍的增加工资也不算过分。”老板的盛情,王宽诚先生甚表谢意。不过,当时王宽诚先生主要考虑的是,这一工作使他有机会学到很多有用的经商知识,这些知识比给他多几倍薪水有用得多。因王宽诚先生之兴利除弊,太丰营业蒸蒸日上。由此而取得胡、陈两大富商的信赖,1935年,与他合资开设维大鼎记面粉号。当时王宽诚先生二十八岁。 运用广告生意旺 披荆斩棘向前闯 王宽诚先生经商有道,头脑精明。当时一般人还不大熟悉广告的好处,他已能充分利用。 “维大”开业那天,王宽诚先生出高价在宁波的《时事公报》上刊登广告:“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维大’最讲信用,劣质面粉不卖……”,连登七天。他的几个亲戚为登广告坐立不安,说:“七天生意赚来的钱还不够登广告,别登了!”王宽诚先生笑笑说:“还要登八天,连登半个月,让全宁波人知道‘维大’,生意就好做了。”他的话应验了。连续半个月广告,店门前果然挤满了人,排起一字长蛇阵来买“维大”的面粉和麸皮。王宽诚先生认人唯贤,赏罚有度,职工乐为其用。不出二年,维大鼎记号在市区及余姚、镇海、慈溪各设有分号共六家,执当时宁波地区面粉业的牛耳。王宽诚先生在宁波打开了局面,目光即转向上海。这是他事业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走出家乡,面对更大的市场。 1937年3月,在上海泗泾路30号挂出了“维大华行”的牌号,后来为适应当时环境而改名为“维大洋行”。所经营的货物除面粉外,还有罐头食品、呢绒、木材等,另外也经销美国炮台牌面粉,开拓外贸业务。其后又投资五洲银行、新汇银行,设立永兴地产公司、祥泰轮船公司,还与实业巨子李康年合作创办中国钟厂,出产“三五牌”台钟,与日货对抗,蜚声一时。在上海干得有声有色,可惜日军铁蹄掩至,1941年王宽诚先生调集百余万资产,退入大后方重庆。当时做生意困难,他稳守以待时。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王宽诚先生自重庆飞返上海,重整“维大洋行”业务。经营各类进出口商品,规模更大。但就进口木材一项,获利甚丰。接着又增加建筑材料,获利甚丰。接着又增加建筑材料、面粉、肥田粉的贸易。随着业务的不断兴盛,外商洋行对“维大”刮目相看。 1946年7月,国共谈判破裂,王宽诚先生预感到在国内经商前途渺茫,决定另辟蹊径。经过一年的筹划,在1947年7月踏上另一征途??香港。这在他的事业上是另一次重大的突破。 大胆果断购港币 跃增财力非轻易 日本侵占香港时期,汇丰银行继续发行钞票,保持原有的业务和账目。按一般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只要日本在撤离香港时汇丰账目清楚移交,已印出的港币不应作废。这是王宽诚先生当时的分析和想法。日本投降后,市面上却谣传,国民政府有可能收回香港,而日本接管后印制港币的汇丰银行等也需移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撤出香港后,香港地位将变动,港币势必作废。随着谣言的四起,市面上大量抛售港币,唯恐弃之不及,港币币值直线下降。像台风一样席卷香港商界、金融界。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王宽诚先生到一家私人图书馆借阅报纸,把日本人刚占领香港时的报纸翻出来,仔仔细细的查阅了日本接管汇丰银行时的声明和有关报道,以及当时香港新港币的兑率、上市公司指数。通过多项数据的对照分析,王宽诚先生看不出新港币作废的理由。他又征询了若干银行家的意见,获得了进一步的肯定,证明自己的判断时对的,新港币不可能作废。他随即决定大量购入港币。事后证明王宽诚先生的判断完全正确,英国政府果真宣布承认新港币不作废。港币的买入加上他前些时候兑英镑的看好,曾大手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