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坛星落暗天光,以物证道史册彰
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李政道,一个享誉国际物理学界的名字。他因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卓著贡献闻名。
物理人生
李政道先生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
李政道自幼展露出对数学和物理的独特兴趣。中学时期,《膨胀的宇宙》等科普书籍激发了他对物理的浓厚兴趣。1943年,17岁的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但入学一个月后,在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束星北(理论物理学家,中国雷达之父)和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影响和建议下,李政道改读物理系。
1945年,19岁的李政道赴昆明,转学到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大二。一年后在上海登船赴美。
李政道在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照片左起为楼格、李政道、叶铭汉、陆祖荫)
他的目的地是芝加哥大学——但由于没有大学本科文凭,只能先当非正式生。后因选学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开设的量子力学课程,成绩突出,被泰勒引荐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恩利克·费米,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正式研究生。1950年6月,李政道攻获芝加哥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为《白矮星中的氢含量》。
1953年,27岁的李政道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任助理教授,两年后升任副教授。入职哥大的第二年,李政道建立了“李模型”。
1956年,时年30岁的李政道获聘哥大教授,创下该校自1754年创建200余年来最年轻教授的纪录。同年,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人合作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革命性的理论,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黄金法则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一年后,二人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人,极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1957年12月10日,李政道接受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六世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章和证书。
1960年,李政道开始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同时以兼职教授身份在哥大任教。1964年,李政道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心系祖国
1972年9月19日,李政道携夫人踏上了阔别26年的故土。这一次回国的所见所闻让李政道意识到为中国培养科学人才的迫切性。
1974年5月,李政道先生向国家领导人建议“推荐出很少数的、约十三四岁左右的且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建设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这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由来。不过,李政道说:“我建议的实际目的,其实并不是搞什么少年班,而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
1979年春,李政道目睹当时国内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认为需要加快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尽快为国内的优秀年轻人,创造系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于是,李政道倡导并发起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在1979到1989的十年间,将915位中国学生送到美国学习,培养了一批科技精英、高层次人才。李政道曾说,“我深感CUSPEA有意义、有价值,从某些方面讲,它比我做宇称不守恒还有意义。”
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李政道先生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才培养,只要身体许可,他必每年访问中国两三次,参加学术会议, 和年轻学子交流。只是2010年后,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长途旅行,才较少回来,但经常通过视频或者书信表达情谊。
与交情缘
1911年,李政道的岳父秦梦九就毕业于交通大学的前身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成为学校早期毕业的知名校友之一,也是最早倾力支持交通大学发展的著名校友。1926年,秦梦九将北京的房产捐献给母校,用此项资金援建交大工业馆,现为交大徐汇校区工程馆。
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一直与上海交大保持着友好密切的学术交往,其创立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吸引了多位我校教师加盟,也有几十位交大学子成为由其推动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和博士后制度的受益者。1987年,李政道受聘上海交大名誉教授,此后多次访校授课。
1996年11月,李政道在夫人去世后,将全部私人积蓄以及部分亲友的捐赠近100万美元,在美国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委员会设立了“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䇹政基金),以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
基金自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支持优秀本科生投身科学研究,激发他们对于科研的认知和兴趣,树立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立项并成功结题的学生被称为“䇹政学者”。如今“䇹政学者”已经成为优秀的代名词,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投入科研领域。
2003年-200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担任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在李政道的多方指导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中美科技合作中诸多难题,因此张杰深得李先生信任,被李先生称为“忘年至交”。
2009年5月,李政道应时任校长张杰之邀到上海交大访问。在此期间,他向张杰表达了捐赠意愿,将其毕生积累和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信件、“科—艺”结合作品、诺贝尔奖章、爱因斯坦奖章和其它各类获奖证书等珍贵资料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6月,张杰代表上海交大向国家提议建造李政道图书馆,弘扬科学精神,并得到批复同意。
位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李政道图书馆,有着8万余件馆藏,包含信函4万余封、手稿近万份,由实体图书馆和“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两大部分组成。
宛平路47号别墅为李政道先生及其夫人秦惠莙女士的故居,于1922-1927年间建造,为秦惠莙女士的父亲秦梦九先生于1930年购得。秦惠莙女士幼时至中学的部分时间在此居住。文革期间,此屋曾遭到破坏,1977年李政道先生第3次回国时修缮如初,之后每次回国均居住于此,1980年代李政道夫妇为纪念秦梦九先生,出资从亲戚处购得此屋的全部产权,2011年,李政道先生将此屋捐给上海交大,以惠益后人。
2013年,为了为进一步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建立科学与艺术的合作与交流平台,李政道在我校捐资设立“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以此来鼓励科学家与艺术家共同合作,研究和讨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时至今日,每年我校都会举办科学与艺术作品展、科学与艺术讲座、科学与艺术育人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2014年底,李政道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议在上海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科学研究所,对标丹麦玻尔研究所,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研。于是,李政道研究所在2016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
2018年4月7日,李政道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李政道的一生,是献身科学、服务国家的一生。他的事迹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册上,成为激励后人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璀璨星辰。
创新理论震乾坤,卓越贡献映国疆。
仙鹤西去声犹在,英名永垂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