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扬帆30年”87-90级校友晚会举行
9月16日晚,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扬帆30年”87、88、89、90级校友晚会在菁菁堂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斯宪,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等校领导,王宗光、马德秀、谢绳武、张杰等老领导,87-90级为主的返校校友代表以及学校部处、院系师生代表齐聚一堂,重温闵行校区办学初期那段开拓争先、勇攀高峰的峥嵘岁月。晚会由87级电机工程系校友张炜、88级工业管理工程系校友赵立群、15级凯原法学院学生李有、16级媒体与设计学院学生蒋钰共同主持。
晚会伊始,林忠钦作为曾经的89级机械工程系60491、60492班班主任和原闵行二部第一教学部思政老师,深情回忆了当年在交大学习、留校工作以及担任思政老师期间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难忘时光。他表示,今天与87-90级同学们相聚在这个当年挥洒青春、梦想起航的校园,看到各位同学毕业后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感到十分高兴,也为同学们饮水思源、不忘母校的情谊感到十分欣慰。林忠钦对老一辈交大人和广大老师在闵行校区办学中付出的辛勤汗水及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广大校友对闵行校区和母校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母校是校友们永远的家园,期待大家常回家看看。
姜斯宪、林忠钦、王宗光、马德秀、谢绳武、张杰、陶爱珠、白同朔、范祖德、潘永华、毛杏云、黄晞建、何永棣、吴旦、纪凯风等校领导和老领导代表共同登台回忆了三十年前的难忘时光,为曾经的同学、如今已成为社会栋梁的校友们送上真挚的祝福。当上课铃再一次响起,全场观众起立向当年的各位老师们致礼问好。
姜斯宪代表学校向资助学生社团的校友、企业代表颁发捐赠证书并讲话。他表示,闵行校区的建设是交大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精神的体现,为交大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年交大领导集体、老师们和“首四届”校友作为闵行校区的开拓者,用自己的努力为交大和闵行校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校友众筹捐赠,是校友们认同母校发展,饮水思源助力母校成长的义举,学校将把各位校友的关爱认真灌注到各项工作之中,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奋勇前行。晚会还宣读了“闵行校区扬帆30年”校友众筹项目结果,所筹资金将用于校园雕塑创作和资助学生社团,促进交大校园文化发展。
为向闵行校区扬帆30年致敬,欢迎以“首四届”为主的校友们重返母校,朝气蓬勃的学生社团、多才多艺的师生协会等登台献艺。伴着悠扬的音乐和大屏幕上闪现的交大校园风景,热情洋溢的街舞表演、优雅深情的国标舞《思源湖梦幻舞曲》、相声《三十年前的故事》、阿卡贝拉《告白气球》、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代表敲响二十四节令鼓、古典舞《绣美交大》、脱口秀《闵行往事》等精彩节目唤醒了在场所有人的交大记忆。
87-90级校友精心准备了“青春不毕业”演唱会。87级船舶工程专业校友官昕、87级核工程系校友华珉轻捻弦索,低吟浅唱《The sound of silence》和《Country yard》两首经典歌曲;87级电力工程系校友朱长青带来原创歌曲《青梅》,尽诉当年的青春故事;赵立群和88级技术经济系校友李晨合唱一曲《恰似你的温柔》,清冽如月,醇厚如酒。87级工程力学系校友蔡向罡再度唱起《过去不再来》这首三十年前创作的校园民谣,又与87级自控系蔡铁强校友共同献唱《当你老了》,令人感叹“钢铁组合”亦有侠骨柔肠。90级热能工程专业校友陈小芸演唱的《梨花又开放》中,“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一句恰是对闵行热土的情感。90级机械系校友张翊严演唱了当年风靡校园的《同桌的你》,一时全场应和,仿佛又回到了澄澈烂漫的大学时光。最后,86级土木工程系校友罗坚携手吉林大学校园歌手韩曙永、刘己刚,北京大学校园歌手秦水源以80年代经典曲目向母校致敬,向永不毕业的青春致敬。
潘永华、黄晞建、张安胜、谢海光、陆怡皓、张伟令、纪凯风七位当年学指委和团委的老师代表们集体朗诵了散文诗《你在,我在,便是最好的时光》。“岁月悠长,愿所有的遇见和快乐,都能在光阴深处落地成花。”这是对师生情谊的深情诉说,也是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
最后,全场大合唱《上海交通大学校歌》,“闵行校区扬帆30年”87-90级校友晚会圆满落幕。
16日全天,“闵行校区扬帆三十年”系列活动在闵行校区精彩开展,300余名校友参加了“情牵交大·为母校而动”闵行校区校友健步走活动;近千名校友返回院系参观交流并在第一餐饮大楼体验怀旧餐饮;22位校友与嘉宾向“学生社团活动基金”捐赠的签约仪式举行,倾情助力学生社团发展;在南洋足球公园举行了“开拓杯”校友足球邀请赛决赛,当晚校友晚会上举行了颁奖仪式;87级校友罗华新书签售会展示了《生生如夏花》的别样绚烂。闵行校区办学三十年,多少人在这里留下足迹,情意生长;多少人在这里挥洒青春,梦想起航。“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永存心中,交大人的情谊亦永不散场。
(视频报道:http://v.sjtu.edu.cn/reports/report2-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