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适应市场经济多方筹集资金

基金会 2008-06-10 4161
尊敬的各位理事:

  在新世纪刚刚起步的时候,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召开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这是上海交通大学面向新纪元的重要步骤,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与世界各国著名大学办学规律接轨的重要举措。今天,我荣幸地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深感责任重大。谨此,请允许我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和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的双重身份,感谢各位理事对我的信任和对上海交通大学的厚爱,对各位理事在百忙中莅临我校出席第一届理事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理事,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是南洋公学,他创办于1896年,至今已经走过了105个春秋。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交通大学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遍布五洲四海、神州大地,其中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金融家、教授、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等,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耕耘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业绩,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就有203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7位。最近江泽民主席授予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名得主中,其中一位就是我校1940年毕业的吴文俊学长。还有许多校友创造了中国第一,世界首创,传奇故事让世人津津乐道。这是交通大学的荣耀。这是母校赖以跨入世界著名大学行列的先决条件。

  众所周知,交通大学历经变迁,但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去,率先在全国高校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使古老的学府焕发出青春和活力。经过“七五”、“八五”、“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教育行业标志性的重点工程建设,学校的学科水平、办学规模、综合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发展。在这里我们作一个比较,2000年与1980年相比,上海交大的校园面积从44公顷增加到200余公顷,校舍面积从31万平方米增加到9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从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近10亿元人民币,在校学生由5千多名增加到20400名,还有留学生300余名,夜大学生5000余名,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从70多位发展到1100多位。由此可见我校的发展速度是迅速的,现已成为一所以坚实的理科为基础,强大的工科为主干,管、农、文、法等学科具有特色,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已把我校列入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之一。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上海交通大学之所以有今天的进步和发展,除了国家的指导和重点投入、上海地方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交大师生员工自身的奋发与努力之外,还离不开海内外热心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鼎立襄助,其中也包括今天在座的诸位理事,我代表全校师生向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交通大学具有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早在建校初年,即1918年前后,学校建造老图书馆的时候就得到社会各界70多人慷慨捐资数千元美金及菲币。1926年,学校举办工业展览会期间又有国内外25个厂家送给学校147件展品,充实了学校教学实验装备。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上海交通大学继承了老交大的优良传统,主动走出了一条“国拨为主,多方集资,面向社会,联合办学”的多渠道集资的新路子。至2000年末,累计接受海内外捐赠折合人民币近5亿元。其中捐建的大型项目有:1982年原香港环球航运集团总裁包玉刚先生捐赠1000万美元建造包兆龙图书馆和包玉刚图书馆,这是目前国内高校最大的图书馆之一。1993年,我校土木系1936届校友,台湾大陆工程公司创办人,世界建筑业知名企业家殷之浩先生捐赠1200万美元建造浩然高科技大厦,自1996年百周年校庆期间竣工投入使用以来,先后举办了20多起大型科技展览、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我校许多高科技实验室均搬入大厦入住,在校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部分博导也在大厦办公,许多新闻记者称浩然高科技大厦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硅谷”。1996年美国安泰保险公司捐资1000万美元兴建的安泰教学大楼已成为国内商学院最好的教学科研大楼,为我校安泰管理学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有1983年荣鸿元先生捐建的教师活动中心,1987年盛毓度先生捐建的留园,1993年莫若愚先生捐建的学术活动中心,1990和1996年秦本鉴和孙绣莹夫妇分两次捐建的铁生馆—学生活动中心及铁生馆--教工之家,1992年日本昭和女子大学捐建的菁菁堂,1996年吴法光学长捐建的光明体育场以及2000年吴先生与他的公子共同捐建的光明网球场,1998年程及先生捐建的程及美术馆,2000年林联兴先生捐资参建的联兴教师公寓等一批用于教学、科研、生活、娱乐、体锻的建筑楼群、楼堂馆所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国家的重点投入起到了补充配套作用。

  捐赠的另外一块主要用途是设立奖教奖学金。1978年以来,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过的奖助学金共计有131项,累计本金总额达5000余万元人民币。目前仍在执行的奖助学金有82项,累计本金总额达1000余万元人民币,2000年发放的奖助学金总额达406万元人民币。在明后天举行的建校105周年纪念大会上,还将有香港金清扬先生捐资100万美元设立上海交通大学金清扬奖助学基金,计划每年增值七万美元,奖励上海交大140名在校学生。我们对社会各界朋友慷慨捐资助学的义举十分钦佩,并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社会上对人才竞争越演越烈,不少企业家和热心朋友为帮助学校留住人才,欣然捐资奖励优秀教师。2000年我校就接受社会捐赠350多万元人民币奖励给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其中有大众交通优秀教师奖,昂立生物优秀教师奖,招商银行优秀教师奖,工商银行优秀教师奖等,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主要的捐赠用途以外,在国际学术交流、实验仪器设备、文体艺术活动、纪念景点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图书资料和著书立说等许多方面都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比较有影响的有香港信兴构董事局主席蒙民伟先生捐资100万美元设立的“上海交通大学蒙民伟海外教育基金”,已资助100多位教师参加国际交流、另外还有东方海外交流基金、CONVEX公司和新竹交大捐赠的大型CONVEX计算机及上海邮电管理局捐资改造的校园电话工程。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百周年校庆纪念碑的建设。1995年10月,为了纪念交通大学建校100周年,学校决定在徐汇校区四块草坪中央建百周年校庆纪念碑,建筑经费拟来自全校师生员工及广大海内外校友捐赠。消息一经发出,即刻得到师生员工及校友们的积极响应。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募集资金100百余万人民币。在捐资的人群中,有教师,有学生,有职工本人,也有职工家属,有来自沿海发达地区捐数千元的校友,也有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校友带来他们的赤子之心,江泽民主席也以普通校友的身份加入捐款的人群。所以,我们可以说百周年校庆纪念碑是凝聚交大人心的丰碑,是继承交大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里程碑。

  来自社会的捐赠当然是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但作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我们早就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国家为地区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联合办学,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校与电力部联合办学,获得电力部1.5个亿的投资,学校电力学院得到迅速发展。电力部也获益非浅,因为他们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就得到紧缺的毕业生。当年的电力部长史大桢先生说这是投资少、速度快、效益高。90年代初,我校与上海市、欧共体联合创建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获得投资2.5个亿人民币。今天,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已经成为亚洲最好的商学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校的科研经费呈迅速上涨的趋势,2000年科研经费总额达3.4个亿。为学校学科队伍建设、科研水平提高和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基础。校办产业的盈利也给了学校很多的支持。

  各位理事,我在上面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社会募集、联合办学、科研服务和校办产业等多方筹资的工作情况。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西方国家一些著名高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面向21世纪,我们要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和医科为主干,管、农、文、法具有特色,学术大师汇聚,办学条件和配套设施先进,社会贡献卓著,世界著名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规划,今明两年在现有理、工、管、农、文等17个学院的基础上,与华东政法学院合并建立上海交大法学院,争取并进一所医科大学建立高水平的上海交大医学院,尽快奠定交大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格局。这里我非常高兴地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校旅美48届校友吕凤岐学长愿意捐赠500万美元建设上海交大医学教学大楼,这将会促进我校医学院建设的步伐。

  学校闵行校区现占地2300亩,计划在今后5年内与企业合作再征地2000亩,为学校发展留有余地,为闵行大学城的建设奠定基础。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校庆结束之后,我校即刻就要迎接国家对我校的“211工程”验收。“985工程”建设今年也将进入关键时刻。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国家“985工程”第二期投入。这些是学校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各位理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国家每年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都有明显增加,但要满足高等教育的需要还有差距。另外,按照国际惯例,西方发达国家多数高等学校都是采取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且来自社会集资的比例往往超过政府拨款。筹款方式也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其组织形式是具有社团独立法人的基金会。今天,我们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就是在总结我校多渠道筹资的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需要,按照国家集资办学的有关规定及我校管理模式,规范基金会章程,加大社会募集资金的力度,强化学校的捐赠管理,探索通过市场运作让基金保值增值,使基金会成为学校多渠道筹资的重要机构。

  根据基金会章程,我们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修改章程,审议基金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指导和督察基金运作,帮助学校募集资金。各位理事都是所在行业的专家,我恳切希望凭借您们的智慧和经验,为基金会工作献计献策,为学校募集资金牵系搭桥,为基金的运作管理指导帮助。

  各位理事都是义务为交大服务的,令我们钦佩。基金会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基金会的日常工作。基金会办公室是学校独立的直属机构,其运行成本由学校行政经费列支。办公室必须加强与各位理事联络,定期汇报工作,热情为理事服务,主动征询理事意见。

  我们要求基金会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解放思想,力求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做好基金会募集、运作、管理资金的三大主要任务,使基金会工作做出突破性的进展,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开创一条长期的、稳定的、高效的筹资渠道。当前,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1. 建立校友信息数据库,收集全球数万名交大校友名录,为母校联络校友和开展相互合作服务,为校友间的联络建立桥梁。
2. 制定和完善基金募集、运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校各类捐款捐物的统一管理,使基金保值增值,使用合理,帐务清晰。
3. 开发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金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为捐赠者和基金使用者提供网上查询访问服务。
4. 策划捐赠项目,编印捐赠指南。使捐赠者的意愿与学校发展的需求相一致,提高捐赠的使用效率。

  各位理事,今天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迈出了基金会工作第一步,我相信在各位理事的积极参与下,在广大校友与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在基金会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工作下,基金会一定会走出扎实的第二步、第三步,且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谢 绳 武
2001年4月6日